填报志愿模式发生变化,如何参考历史数据?
继2014年北京市填报志愿改革为两所平行志愿后,2015年北京市填报志愿在改为知分填报的同时,平行志愿学校个数增加为六所。现在大部分省市都已经变成了平行志愿报考。每当一个省市从志愿优先变成平行志愿时,都会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参考历史数据?本文只针对北京考生,今年新疆也开始实行知分填报,所以对于新疆考生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填报志愿由考前变为考后,出现的问题就是报考扎堆现象更加明显,但是平行志愿化解了这个问题(并非解决了扎堆问题,而是弱化了扎堆现象);从志愿优先变成平行志愿的直接影响有两个:1)扩大了考生对于大学的选择面,投档机会增加了;2)大多数院校的录取排名将进一步上涨,想进入更好的大学难度变大了。此外,实行平行志愿之后,院校“大小年”的现象将减少减弱,对考生来说,今年的知分报考六所大平行一定程度上使得考生报考可以相对随意些,上文提到的报考扎堆程度减轻,也使得报考的盲目性表现的不像之前那么明显,相较以往,学生更能够根据自己的成绩合理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
2013年以前,北京市实施的都是志愿优先模式,所以,2013年的历史数据的参考价值并不大。2014年依旧是考前填报志愿,但是开始实施平行志愿:在本科一、二、三批各设置两个顺序志愿,其中第一志愿可填报2所平行志愿学校,第二志愿可填报3所平行志愿学校,以上每所学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和1个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2014年的平行志愿,由于是两个学校的平行志愿,同时又是考前,考生面临两种情况:一,高考给考好了?二,高考万一考坏了?所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考生依据的成绩是一个预估分数,这个分数很可能会是一个分数区间。这种情况下填报志愿,考生面临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录取结果的变数也很大。
考生在选择两所目标院校时,需要考虑院校当年录取排名的提高。如果考生高考考坏了,报考的A、B院校实际排名均高于考生高排名,考生就会落榜;如果A院校实际排名高于考生实际排名,B院校实际排名低于考生的实际排名,考生就会被B院校录取;如果A、B院校的实际排名均低于考生的高排名,则考生被A院校录取。当然,情况有很多种,我们不妨通过表格列出:
考生报考时,需要预估自己的排名:高排名、低排名。
报考院校设为高排名院校为A、低排名院校为B
综上考虑,考生被A院校录取的可能性很大。但是实际上,2014年的结果是:大部分人选择的A院校的排名都高于考生成绩,比较多的考生是通过B志愿被录取的,对于部分发挥不好的考生,在平行志愿模式下还是落榜了。
综上所述,对2015年的考生来说,2014年的历史数据较之2013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参考价值十分有限,并不能做为今年考生可以参考的唯一信息。想要参考历史数据,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过去三年的录取排名的平均,将目标院校多排序,累计招生计划,得出录取排名。如下图:
但是这个方法,依赖于过去不同模式下的结果,很多学校的顺序却是不对的,要想把这个顺序排列对了,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
a.招生计划人数的多少。如果一个学校只招收三五个人,在志愿优先下,没有人敢报,于是,分数低,假设上海交通大学只招收一个人,你敢报考吗?
b.招生专业变化 ,假设某校在过去三年中,就其中一年有建筑学,于是,这一年的录取分数高,另外的两年没有建筑学,录取分数自然就低。
c.合作办学。过去是和本校一起招生,平行志愿后,很多合作办学专业和本校分开为两个招生代码招生了。
d.招生人数变化。如果一个学校的录取分数变高,很有可能是招生人数变少了的原因。
鉴于如上诸多因素,计桥每年都会参考以往真实的投档数据,建立科学的数据模型,并进行多次模拟投档,这个模拟数据可以当作真正发生的录取结果,考生在此基础上参考最近三年的模拟录取数据,就可以对2015年的高校在京录取做预估和分析。后续我们把模拟投档的高校录取排名更新到计桥高考GPS系统中,给考生家长以最有效地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