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常用的34个术语解析

2015-06-28

  在志愿选报中,不少考生家长[微博]对一些基本的常用术语知识缺乏正确的了解,造成面对众多的高校与专业选报时茫然不知所措,为些,特将志愿填报中常用术语加以整理,方便考生家长学习与查阅。

  1、录取批次

  包括五个类型,分别是:提前批、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专科批次。

  (1)提前批。包括:艺术、体育类本科院校和军队、公安等本科院校。

  第一批录取的本科院校有军队院校、国防生院校、公安院校、免费师范生院校、小语种院校、其它院校(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微博]、外交学院、国院关系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微博]、北大医学部、大连海事大学[微博]、中国民航大学[微博]、上海交通大学[微博]、上海纽约大学[微博]、南方科技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等)和第二批提前本科院校。

  面向贫困生地区招生的“专项计划”第一批本科院校(包括国家级贫困地区与省级贫困地区专项计划)及第二批面向贫困地区的“专项计划”本科院校。

  (2)普通高校本科院校:

  第一批本科A类(1A、A1),第一本科A类定向;第一批A1院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

  第一批本科B类院校(1B),第一批B类少数民族、边防军人子女预科院校。

  第二批A类(2A)本科院校,第二批A类少数民族、边防军人子女预科院校。2A

  第二批B类(2B)本科院校,第二批B类少数民族预科院校。

  第二批本科(2C)院校。(山西省把三本院校划归为第二批C类)

  (3)普通专科(高职)院校:

  包括提前录取的专科(高职)公安院校(铁道警察学院、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艺术类院校(中国传媒大学[微博]、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微博]、广西艺术学院)、其它院校(天津海运职业学院、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上海海事职业技术学院等)。

  (4)普通专科(职业)院校。

  温馨提示:

  ①除提前批次外,批次越靠后,录取控制线会逐步降低,前一批次若不能录取,后续批次还有录取的机会。各批次录取的院校之间是相互独立、互不影响的,只有当前一个批次录取结束后才进行下一个批次的录取,因此如果多填几个批次会增加录取的机会,若被前一批次录取则不再进入下一批次,因而在院校与专业的选报上要特别注意要尽量拉开它们之间的梯度。

  ②一本B类院校与2A院校之间的整体实力水平,很难分出高低,此时要根据考生的分数实力、兴趣爱好、潜能发展等方面全面考量,科学选报。

  ③不能以“录取批次”来区分院校的层次与整体实力,如北京工商大学[微博]在北京跨一本、二本录取,而在其它省份则在二本招生。院校录取批次的安排是由教育部及各省招办根据一定原则及社会认同度确定的,一般来说,一些省属重点普通本科院校在本省大部分都安排在一本录取,但在外省多数安排在二本录取。

  ④考生达线不一定被录取,因各省招办划定的不同批次录取线是按1:1.2比例确定的,这就意味上线考生中有20%虚额,无形中使志愿选报的难度大大提高。达线考生如果选报志愿科学合理,专业冷热搭配恰当,就会增加投档的概率与录取的机会。

  2、调档比例

  是指某一院校调阅考生电子档案数与计划招生数的比例,在实行平等志愿的省份中,一般在105%-110%之间,并在各院校的《招生简章》予以公布。

  3、特征成绩

  就是考生的高考[微博]总分和政策性照顾分值的总和。如张某的高考总分是560分,省三好学生加10分,则张某的特征成绩为570分。

  4、省控线

  也叫录取最低分数线。高校在招生中根据每个批次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确定的一个分数线,每个批次录取的考生一般不得低于该分数线。分为一本(文科、理科、体文、体理、艺文、艺理)线(也叫重点线)、二本((文科、理科、体文、体理、艺文、艺理))线、三本线(山西叫二本C类线)、高专(高职)线。

  5、院校调档线也叫投档线(或校线)

  院校在该批最低录取控制线的基础上,根据当年本校公布的调档比例、考生报考人数、考生分数和本校在该省市的招生计划确定的。每所院校都有自己的调档线,同一院校在不同年份和不同省份的调档线都不相同。其中已录取考生中最后一名考生的成绩就是该校当年在该省的录取线即校线。

  6、录取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

  院校已录取考生中第一名高考成绩就是该校录取最高分,录取的最后一名考生的高考成绩就是最低分,录取最低分有时会高于院校的调档线,有的会等于院校调档线。院校已实录的全部考生高考成绩的算术平均值就是该校录取考生的平均分。温馨提示:平均分并不在最高分与最低分二者高度差中间一半的位置,而是低于二者的中间位置,多数分布在20%-50%范围内。院校录取最高分是最热门专业的录取线,最低分是最冷门专业的录取线。招生计划越少,各年度平均分变化幅度就越大;计划越多,平均分变化幅度小,越稳定。

  7、志愿级差

  是指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时的分数差额,或是某些院校在录取二志愿和其它后续志愿考生时采取的一种限制性政策,它分为院校志愿级差和专业志愿级差。

  8、志愿优先

  就是优先安排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只有在已调档第一志愿专业考生不足时才会考虑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

  9、分数优先(成绩优先)

  即在录取专业时优先安排分数高的考生,从其第一专业志愿开始看是否录满,若未录满,就安排它在第一专业;否则就看下一个专业,依次类推。

  10、按大类招生

  就是将考生先按某一科类招进来,如工商管理类(包括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大一、大二不分专业,统一学习专业基础课,大三时根据本人前期的考试成绩和意愿,再进行院系或专业的选择,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11、自主招生

  是从2003年起开始出现的一种新的招生形式,主要是给试点高校提供自己选择自己所需的“偏才”、“怪才”的空间和舞台,自主招生是此类“奇才”另一类高考路。

  12、保送生

  是应届毕业的省级优秀学生、全国中学生奥赛一等奖及国内国际著名大赛获得者,按条件或程序、相关政策保送到高等院校,并在其所在学校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已录取的保送生原则上不再参加高考。

  13、特长生

  是指具有艺术特长和体育特长的考生。

  14、国防生

  是指由部队委托普通高校招收并签约培养的大学生,国防生参加全国统考,严格体检,提前录取,在校时需参加军事政治训练,毕业后按协议入伍。

  15、定向生

  是指对西部九省及农业、林业、地质、航海、能源、建材、气象、国防、军工、解放军等环境比较艰苦的地区和特殊行业部门,高校可按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定向招生、定向就业,如完不成招生计划时可在该院校录取分数线下20分录取。

  16、民族生

  国家规定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边疆、山区、牧区)的少数民族考生,根据当地实情适当降分择优录取,幅度一般在10分左右。

  17、华侨生

  国家规定对华侨、归侨、归侨子女和台湾籍考生可适当降低分数线,由学校择优录取,主要院校有暨南大学[微博]、华侨大学[微博]等。

  18、预科班

  主要是为华侨生或民族生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这些学生能适合大学教学要求,在正式入学前先补习功课,熟悉语言,进行必要的专门教学。

  19、少年班

  经国家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博]、西安交通大学[微博]等高校专门设立了少年班,招收15岁及其以下年龄就完成了高中学业的超常少年入学,超常入学少年参加高考,提前与有关院校联系并进行面试等考核。

  20、本硕连读

  为加速高质量培养人才,有些高校在本科4年学制上再延长两年或更长一些时间,授予学生硕士学位,这种学制班级称为本硕连读班,也有更长学制的为本硕博连读班。

  21、免费师范生(山西省)

  录取时选择热爱教育事业、有志于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优秀高中毕业生。在提前批次录取,入学前与生源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签订协议,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学生在校期间免除学费、教材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免费教育师范生毕业后未按协议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要按规定退还已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并缴纳违约金。

  22、免费医学定向生(山西省)

  国家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免费培养项目,为中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从事全科医疗的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和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免费医学定向生录取,单独划线,在提前批本科录取,若生源不足,重新征集志愿,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免费医学定向主要招收农村生源,优先录取定岗单位所在县生源。学生录取后、获得通知书前须与培养学校和当地县级卫生部门签署定向培养和就业协议。免费医学定向生安排在提前二批本科院校录取后进行,单设批次。

  23、“专项生”

  为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贯彻落实学的十八大精神,增加贫困地区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重要措施。山西省向面向中央确定的21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和15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招生。如北京大学[微博]8人,中国人民大学[微博]9人、清华[微博]大学[微博]9人等院校。

  24、“地方农村专项计划招生”

  根据教育部(教学【2014】2号)要求,结合山西省贫困地区实际,实施面向我省22个省级贫困县(17个省定贫困县、5个插花贫困县)定向招生。如中北大学[微博]50人,山西医科大学50人,山西师范大学[微博]20人,山西财经大学50人等院校。

  25、基地班

  就是大学里的重点班,一般由国家专门拨款、专门培养某一方面的人才。学校设有专项基地奖学金、优先推荐基地优秀生免试直升硕士研究生,并选送部分优秀生到国外读研[微博]深造。目前教育部在全国部分高校建立了83个“国家理科基地班”和“51个文科基地班”。基地班主要是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

  26、志愿、院校志愿、专业志愿、高考志愿、无效志愿:

  志愿是指考生的志向和意愿;院校志愿是考生对高等院校志向的选择;专业志愿是考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发展潜能对院校中某一个或几个专业意愿所作出的选择。院校志愿和专业志愿统称为高考志愿,两者是一个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体,它完整地表达了考生希望就读的院校和专业意向,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考生未来发展方向就业前景。无效志愿就是对考生投档录取没有意义或无用的志愿,它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考生笔误或填错或涂错院校代码,电脑无法按考生的原本意思显示或运行;二是在同一批次院校志愿之间没有形成梯度或反向梯度关系,如果考生第一志愿没有被录取,其后的各个志愿都不会被录取。

  27、第一志愿、第二志愿、第三志愿:

  第一志愿就是考生在第一批次中填报在志愿栏目中第一位置的志愿,是考生最理想最希望被录取的院校志愿,其余依次类推。

  28、平行志愿(也叫并列志愿):

  平行志愿是指成绩优先投档方式中各志愿之间的关系,是为了区别志愿优选投档方式而派生出来的一个名称。

  29、梯度

  就是生活中常说的楼梯的台阶,有些楼梯两个台阶之间的高度差比较大,我们就说其梯度大;反之就其梯度小。在志愿填报中的梯度只表示两个或几个院校之间录取线差值的大小。在志愿选报中梯度包括志愿梯度、院校志愿梯度、专业志愿梯度、院校志愿级差、专业志愿级差。

  院校志愿梯度是指同批次各个不同院校录取线之间的差值(即录取线差距),以及同一院校非第一志愿与第一志愿或各个志愿之间的投档线差值。梯度的大小用级差来表示称为院校志愿级差。

  同一院校不同专业录取线之间形成的差值叫专业志愿梯度。考生地选报志愿时要注意使院校与专业之间形成合理的梯度,以免造成滑档、进档退档或死档的风险。

  30、缺档

  考生在选报院校志愿时,考生家长心理受当年试题难度、招生政策、院校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院校实力及认同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批次最低控制线报考某些院校的考生人数少于当年院校计划而出现“缺档”现象。

  31、成绩优先(平行志愿)投档方式

  其原则是:成绩优先,遵循志愿。投档前电脑依据全体考生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排序(不分院校志愿)。第一名开始检索,根据考生成绩由高到低遵循志愿依次向下投放。在此种投档方式中,录取的决定因素是考生的总成绩,几个志愿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或平行的),但不是说各志愿之间的次序和梯度是并列或平行的。投档时电脑只能从考生第一志愿开始检索能否投档,若第一志愿投不出时,电脑才会检索第二志愿,依次类推。因此,考生在填报院校志愿时只要能拉开一定的梯度(即二志愿比一志愿低,三志愿比二志愿更低),才能确保不吃亏。如果梯度过大会造成高分低就;梯度太小,会形成无效志愿。注意不要形成零梯度或反向志愿梯度。

  32、考生总分线增量(也叫线差)

  就是某考生高考总分与一本线或二线之差。线增线为正值时,考生总分高于所在批次省控线。反之,低于所在批次省控线。

  33、院校录取线增量

  即某院校录取线(校线)比相应一本线(或二本线)高出的分数。

  34、“大小年”现象

  是某些院校在历年招生录取中,报考人数(批次最低控制线上)很不稳定、起伏较大,引起该校录取线较大幅度波动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