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分享:我不后悔选择了不喜欢的专业
每当高考结束,考生和家长都会被卷入专业选择“大战”。许多在大学里的“师兄师姐”也会现身说法,倾吐自己“选错专业毁一生”“一入××专业深似海”的血泪史。许多学生习惯将选择权交给父母,而父母也会对专业选择过度慎重,不愿放手让子女独立决定。其实,“准大学生”不妨把选专业视为自我决策的第一步,自己做主选择专业。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可以理解家长对子女前程的忧虑,他们常常认为人生中的每一步都非常重要,都关系到未来成功与否——每一步都不能走错。但是,专业选择并没有对错之分,再有经验和智慧,也无法预测选择哪个专业是“正确”的,哪个专业绝对可以带我们走上人生赢家的道路。所谓热门专业,过几年就可能遭遇“就业冷”。只想着哪一个专业更容易“成功”,会让人畏手畏脚,不敢追随自己的兴趣,不敢探索和尝试。
把握主动权,学会面对更多的可能性,也许会让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我认识一位香港女生,她很聪明,也有很强的独立意识。16岁时,她就独自到香港一家驻英机构工作。就读香港大学期间(当时香港本科是三年),她用两年的时间到法国和北京做交换生、实习。之后,她发现自己真正想做的是国际组织的工作,于是放弃了令人艳羡的投资银行的工作机会,转而在国际安全专业学习。对她来说,如此“折腾”并没有让她远离成功之路。人生本来就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正像乔布斯所说的:你在向前展望的时候不可能将这些片断串连起来;你只能在回顾的时候将点点滴滴串连起来。
许多同学之所以会将选专业交给父母“包办”,是因为高中毕业的他们不了解各专业的确切信息。的确,在现行教育体制下,高中生对专业的认知常常是模糊的。
我在选择本科专业时,虽然搜集过很多资料了解专业信息,也征求了很多前辈的建议,最终选择追求“新闻梦想”。可是真正开始学习时,还是感觉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我一看到枯燥的新闻理论就会犯困,对复杂的音视频制作也毫无热情。新闻专业的学习和我设想的新闻业存在距离。
但是,大学学习仍然让我收获良多,只要你用心,就不会被专业限制。与研究生阶段的“专”和“深”相比,本科生可以自由地探索各种学科,完全没有必要将自己禁锢在专业领域内。大学四年,我旁听过许多其它专业的课程,既包括艺术史、博物馆学等冷门专业,也有经济、金融等热门专业。最后,我才最终确定了自己对于政治学和哲学的兴趣。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旁听“不相干”专业的课程对未来找工作并没有多大帮助。可是有意思的是,正是这些所谓冷门专业,帮助我找到了真正的职业兴趣和方向。通过学习亚里士多德、罗尔斯等人看似抽象的理论,我锻炼了自己的理性思考和逻辑思维能力。对我感兴趣的新闻评论写作来说,这些能力是非常宝贵的财富。
大学中充满了可能性,没有一条通用法则能告诉我们选什么专业最好。也许,我们还是会在学校和专业之间纠结,还是会面对兴趣和就业之间的矛盾。但是,或许选专业这个行为本身的意义,比选什么专业更大。它意味着我们开始自主地做出选择,开始自我探寻,也开始学会应对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张力。
现在回想起来,我一点都不后悔当时的选择,不是因为它会让我多么成功,而是因为从选择专业开始,我从父母手中接过决策权,学会负责地作出人生选择,然后尽情地去探索、尝试和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