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新专科专业目录 选好高职专业

2017-04-29

  高职教育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目前已成为用人单位争相抢夺的“香饽饽”。如何选好高职专业,也成为当下很多考生关注的话题。本期我们以2015年新修改的《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新《目录》)为基础,分析新《目录》的变化和特点,为考生及家长解读专科专业。

  专业大类对应产业分类,符合产业结构要求

  高职教育侧重培养懂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所以专科专业大类和本科专业大类相比,前者划分得更为细致,分为农林牧渔、资源环境与安全等19个大类,调整后的专业大类数量不变,但排序和划分有所调整。

  1。拆分。如生化与药品、轻纺食品这两大类拆分为生物与化工、轻工纺织、食品药品与粮食三大类。

  2。合并。如资源开发与测绘和环保、气象与安全合并为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公安、法律合并为公安与司法大类。

  3。更名。如制造大类更名为装备制造大类。

  重新划分后的专业大类,主要根据产业分类进行划分,更加符合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要求。第一产业主要涉及农林牧渔大类,设专业51个;第二产业涉及资源环境与安全、能源动力与材料等8个专业大类,设专业295个;第三产业涉及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11个专业大类,设专业401个。

  专业类对应行业分类,顺应时代需求

  专业类的调整原则上对应我国目前的行业分类,并且结合了现代社会战略新兴产业的兴起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影响下的新的职业(群)和本科专业目录中的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增加到99个,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行业大类有所增加。如2011年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设置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大类,因此在新《目录》的“交通运输大类”中增设了邮政类。

  2。适应国家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如对应粮食、食品安全、健康服务业发展,增设了粮食工业类、粮食储检类、食品药品管理类、健康管理与促进类等。

  3。本科专业类有所调整。2012年修订的本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了部分专业类,如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电子商务类,新《目录》对应增设了电子商务类、物流类。

  专业对应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突出职业性和高等教育属性

  新《目录》新增了“专业方向举例”“主要对应职业类别”“衔接中职专业举例”“接续本科专业举例”四项内容,明确了专业与专业方向、对应职业类别、衔接专业的关系,这些调整旨在通过推动“五大对接”,即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来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根据这一新变化,专业总数由原来的1170个调减到760个(其中含2016年度增补的13个专业)。

  保留的专业主要是符合产业发展实际和趋势,相对应的职业成熟稳定,专业布点较广、就业面向明确、名称科学合理的专业。如国际商务、种子生产与经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数控技术、临床医学等。

  更名的专业主要是专业名称不够科学规范、不能完全体现专业内涵,或需根据相对应的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进步而调整的专业。如将设施农业技术更名为设施农业与装备,将粉末冶金技术更名为金属精密成型技术等。

  合并的专业主要是专业内涵相近、核心课程基本相同,或专业口径太窄的专业。

  如将园艺技术、都市园艺、设施园艺工程、商品花卉合并为园艺技术;将工程造价、国际工程造价、安装工程造价合并为工程造价。

  取消的专业主要是相对应的产业为淘汰类、限制类的产业,且专业布点较少(连续三年没有布点)、招生规模过小,或专业不符合高职教育培养定位的专业。如杂技表演、森林采运工程、中西医结合、教育管理、幼儿园管理、劳教管理等专业。

  新增的专业主要是为了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交叉、新兴职业与技术进步。如物联网工程技术、移动应用开发、清洁生产与减排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互联网金融等专业。为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又新增了民族文化专业类,包括民族表演艺术、民族传统技艺等专业。

  针对新《目录》出现的众多变化,很多考生会犯难:究竟怎样才能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来学习呢?以下为笔者结合多年教育经验总结的三“看”原则,希望对大家有所裨益。

  一“看”专业方向:辨别高校办学特色和亮点根据相关规定,高校可自行设置非国家控制的高职专业的专业方向,这为高职院校根据办学需要合理、灵活调整专业设置提供了基本保障。

  二“看”主要对应职业类别:选择专业的重要参考新《目录》在“专业名称”之后列举了“主要对应职业类别”,这种职业类别划分主要来自《职业分类大典(2015年版)》中的小类(根据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技术性质等的同一性划分),该辞典列举了共291个职业类别,基本覆盖了适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职业类别。

  三“看”中职、本科专业的衔接程度:决定未来发展的重要指标新《目录》更加注重技术技能人才的系统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