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院校解析及师范类专业选择指导
众所周知,很多师范大学的英文翻译用的并不是teacher education(教师教育),而是normal(正常、正规)。曾有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开玩笑说,自己是北京“正规大学”的学生,后来才知道,其实我们可以将“正常、正规”引申为“规范、规则”。而这“规范”才是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到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再到万千师范学院的安身立命之所在。或许也正是这种“规范”内在的约束力,才会成为师范院校在不断上演的各种“大学闹剧”中独善其身的原因吧。
师范教育:从“定向”走向“非定向”
师范教育是万岁的。也就是说,只要有教育的存在,就有培养师资的师范教育。我国的师范教育历史并不长,肇始于京师大学堂的师范馆,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从建国起,我国的师范教育就一直延续了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培养初中教师)、师范学院和师范大学(培养高中教师)的办学体系。
截止到2000年,我国独立设置的师范院校214所,其中本科层次院校90所,这些本科师范院校也是有层次之分的。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的学科实力和科研实力俱佳,是第一集团,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第二集团则包括诸如广西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省属师范院校,这些院校除了设置常规专业外,还贴近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第三集团则是数量庞大的地方属师范院校,如太原师范学院、衡阳师范学院等,其主要任务是为当地中小学储备教师人才。在我国,师范院校的分布也是极为广泛的,基本上每个省、每座大中城市都会有一两所师范院校。以北京为例,就有北京师范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两所。
师范院校的特色何在?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之间的界限是不是正在逐渐模糊?“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虽仍有差别,但远不如过去那么明显。其中主要原因是师范院校大规模开设非师范专业,并逐渐向研究型大学转变。”山东师范大学的杨泽忠教授这样看待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的区别。但也有观点认为,这种综合性发展趋势在教育部直属的六所师范大学中比较明显,而一些地方师范院校,仍然保持其课程设置的“师范性”。
师范院校的转型已是趋势,但遍览院校,我们仍然能从中总结出几点师范院校固有的特征。
特征一:注重规范养成
“周日晚点名制度”、“早操制度”……这些是师范生耳熟能详的规章制度,暂且不论其合理与否,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学校都会针对在校生制定名目繁多的管理规章,面对同样的规章,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最大的区别在于对规范的重视程度和侧重方向上。师范院校会特别严格地要求学生学习的规范和对知识的掌握。“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知识的传承者,掌握知识只是基本的职业要求,为人师的更高境界则是在精神和品德上成为学生的典范,这无形中要求师范学院极其重视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
广西某师范学院毕业的罗同学这样回忆自己的大学:“读书的时候,学校管理确实很严格,每天早上都要按时出操,晚上上晚自习,寝室按时熄灯,一天的生活都被学校安排的很有条理。”这样的生活,很多非师范院校的同学是很难理解的。“我基本上都是早上上两节专业课,下午去图书馆看会书,接着去打打篮球,晚上有两个小时的家教,这学期基本上都是这样过的,有很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在同城另一所综合性大学读大三的李同学这样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
虽然这只是两位同学不同的校园生活状态,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的区别。“师”为教师、教育工作者,“范”为规范、规则。师范生从踏进校门的那刻起,就被灌输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教师职业伦理观念。教师的思想、行为是学生乃至世人的模范,培养教师,不只是学科知识与教育教学能力,更应重视师德的熏陶。
特征二;基础学科实力雄厚
在众多师范专业中,基础学科总是最朴实无华却最掷地有声的一枚招牌。具体而言,师范专业的设置多与中小学开设课程一致。青海师范大学的铁生兰副教授认为“师范大学的主要优势和特色是教师教育、教育科学和文理基础学科。”
这种与基础教育对接的封闭培养模式,让师范院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下了中文、数学、历史学、物理等基础学科领域的核心地位。从这个角度,我们也不难理解,国家大部分基础学科基地班都设立在师范大学。如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基地班,湖南师范大学的中文基地班、生物基地班、历史基地班等。这些基地班主要培养少而精的高层次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学生每年不仅可以享有基地班奖学金,大四还可以优先申请保研。
在师范院校雄厚的基础学科背后,是许多赫赫有名的大师:北京师范大学刘来福教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数学值得用一生去追求;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黄璘生教授除了在大学授课外,还经常到各地中学讲学……读大学,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说是“读名师”,师范院校的名师不仅亲自践行教师的职业操守,其钻研学术的态度和为人处事的哲学更是学生的典范。山东师范大学的名气与其他部委直属高校相比尚不够大,但它建校伊始就设立的中文专业,在田仲济、王化学等知名学者的带领下,专业排名一度进入全国前十,名师的作用和威望可见一斑。
特征三:课程设置师范特色强
同样是中文系,山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就比山东大学的学生多学三门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实际上,这三门课程也是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的“老三门”,同一个专业的其他课程设置与非师范院校没什么太大区别。对于很多师范专业学生来说,掌握这三门课程,就省去了备考教师职业资格证的麻烦,具备了走上教师岗位的通行证。但是,也正是由于师范院校长期以来培养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课程只有这三门,且课程内容更新速度不快,使得如今的师范生在职业技能上不再像过去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