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按大类招生防专业冷热不均
时钟滴答,再过5天,就要进入高考考场了,时慧还在高复班的教室里挑灯夜战,她即将第二次走进高考考场。去年,她的考分不算高,虽然也进了名校,但只能调剂到她不喜欢的“冷门”专业,于是,她选择退学重新高考。像时慧这样为了进入心仪的专业退学再高考的现象并不罕见。
金融经济依旧热门
“热门”专业一直受部分家长和考生顶礼膜拜。目前,依旧比较“热门”的专业有金融、经济、管理等,一些涉外的专业更是“热”上加“热”。
每年的招生咨询会上,“你们学校最热门的专业是什么?”这类问题出现频率很高。对此,很多高校招办的老师都没法给出答案。因为在他们看来,根本不存在绝对的“热门”或“冷门”专业。
上海财大招办主任魏立东表示,招生时热门的专业并不一定表明就业时也热门。专业“热”与“冷”,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的。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物流、贸易等专业的就业一直不错,金融危机之后,这类专业的学生一时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就业时多不考虑专业
每年的高考季,也是应届毕业生们离校开始人生的第一份工作的季节,然而,有多少人的Offer跟自己奋斗了四年的学术专业完全对口呢?学理工科的去做了文案,学语言的去做了会计……
市学生事务中心进行的2010年上海毕业生就业与人才培养调查表明,有61%的研究生毕业生在选择岗位时,并未将“专业对口”作为考虑因素。根据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反馈,博士生和硕士生“专业不对口”的比例分别为33%和29%。该调查的主要负责人、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主任汪歙萍认为,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和高校三者之间对人才培养目标上存在巨大落差,造成高校毕业生“专业不对口”现象的普遍存在。
复旦正探索通识教育
为了减轻高考生选错专业或是被调剂进不喜欢专业的风险,高校也在进行改革,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进行大类招生和大平台培养,减少专业的细分,并通过转专业等方式,让更多考生能够进入心仪的专业。
2011年,复旦大学就合并和新增了6个大类(含33个专业)招生。复旦正在探索建立本科生院,进行不分专业的通识教育。
今年,上海大学也将实行大类招生。华东师范大学则开始部分本科专业按大类招收。华东理工今年则首次设置了“新生专业交换”和“一、二年级在校生双向选择转专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