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专业”为何遭遇就业寒流
2009年各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上,一贯被看好的法学、医学、财会等热门专业却遭遇了就业“寒流”。招聘岗位少,加上研究生连年扩招等因素,使得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面临难以就业的窘境。比如,计算机类专业已持续热门二十多年,目前近九成院校设有计算机相关专业。2001年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首次比上年下降幅度超过5个百分点,此后持续下滑。很多毕业生转战南北,奔赴各大招聘会,却很难投出简历;即使投了出去,也如石沉大海。
上大学读哪个专业?这是历届考生及其家长都十分关注的话题。热门专业年年众人“挤”,不少高考状元花落于热门专业,似乎高分考生报“热门”是不变的定律。而且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线往往高出非热门专业几十分,不少低分考生也常因身陷“热门”而令自己“危机四伏”,一再降档。然而,不少热门专业毕业生却在就业时遭致冷遇。对此,我们不禁要问: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考生盲目从众所致,还是热门专业因时间的流逝而魅力不再?“热门专业”竟然滞销
“热门专业”热度炙燃
2008年高考专业填报的一次网络调查显示,考生眼中的热门专业排名分别是:计算机应用软件、医科/中药、法律、外语、电气工程、经济、经贸……选择一定会报考热门专业的考生占23%,考虑报考热门专业的考生占68%,只有9%的考生对是否选择热门专业并不“感冒”。
有数据显示,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专业依旧是2008年考生的报考热点。考生和家长明知热门专业“灼人”,却仍选择“投怀送抱”,主要是考虑热门专业就业机会能多一些。而事实上,对于上述这些热门专业,业内人士曾深表忧虑:热门专业报考人数多,高校招生数量多,其就业竞争也将异常激烈。试想,万人争挤只容一人过的独木桥,场面该是何其悲壮!
专业越热高校越扩招,近三年来本科毕业生人数排在前十位的专业几乎未发生变化,依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英语、临床医学、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热门专业”才市失宠
据安徽省教育厅统计,2004年该省文科考生报考法学专业的占文科考生总数的9.4%,报考英语专业的占文科考生总数的7.4%,分列首席和次席。2005年法学和英语专业仍高居榜首,而2007、2008两届法学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已陷入窘境。西南政法大学2007届法学专业毕业生(现任职于浙江某律师事务所)张明表示,法学专业已然供过于求,其同学及校友中90%没有从事此专业工作。
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发布的《2007届大学毕业生求职与工作能力调查报告》也显示,报考最热门的几个本科专业均供大于求。本科最热门十个专业的大学生在毕业半年后的失业人数达到6.67万,占本科毕业生总失业人数的32.9%。在失业人数最多的十个本科专业中,热门专业占了九个。大学生毕业半年后,本科专业的平均就业率为91.2%,而很多热门专业的就业率并未达到这一水平。
调查结果令不少考入热门专业的同学大跌眼镜,应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失业人数最多的十个本科专业依次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汉语言文学、工商管理、电子信息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而这些专业皆为报考热门。
铁一样的事实着实令人触目惊心,让报考了热门专业的同学如履薄冰。
“热门专业”疑似“陷阱”
“热门专业”就业未必走俏
“冷”与“热”并非一成不变,专业本身更无好坏之分。正常的“热门”是相应专业人才短缺在才市中的反映。由于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如果社会上某行业相关人才紧缺,有关部门为了确保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就高薪录用、聘请人才,形成某专业领域人才一时走俏的态势,这一现象又刺激考生竞相选报此专业,从而形成“热门”。一段时间后,该专业人才短缺的状况得到缓解,社会需求下降,人才市场便以此类专业人才就业难、待遇低等现象反映出来,造成一定程度的“过剩”,导致考生不再选报此类专业,而转向其他社会需求量大的专业,进而形成新的“热门”。若考生不了解市场经济规律在人才市场的作用周期,而盲目争报“热门”,有可能仅仅抓住了热的“尾巴”,毕业后则成为人才市场中“必要的浪费”。
有些热门专业的确社会需求较大,在一段时期内炙手可热。可由于各高校纷纷开设,最终缩短了这些专业的“热度”周期,使原本的长期需求“沦落”为短期需求。从目前形势来看,经济学的滞后效应在高校专业中尤其明显。不少热门专业在前几年热过一阵,众多高校一拥而上,再经过网络宣传以及人们的口口相传,造成如英语、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行政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新闻学等专业持续成为热门,待到四年后毕业时却已“冷却”,昔日的热门专业在就业市场成为乏人问津的“大冷门”。
“热门专业”高风险
首先,报考热门专业的考生人数众多,录取竞争激烈。由于选报的是热门专业,加之名额所限,便人为地增加了录取难度。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2005年该校较热的通信工程与稍冷的材料科学相比,报考人数多出1097人,报考率是后者的近五倍。由于高招录取工作是从高分到低分进行的,生源越多,竞争越大,录取分数线便会随之上升。
其次,热门专业过热,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据教育部相关部门统计,近两年理科考生报考最多的是计算机类专业,其就业情况却不甚乐观。以广东省为例,广东是最大的信息产业基地,也是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大省,但近年来它对计算机类人才的需求量却并不乐观。2007年8月华南地区人才市场上的IT求职者有5万多名,而招聘方仅提供8000多个岗位,供需比接近7∶1,就业竞争十分激烈。
再次,热门专业成本高,而高成本未必高回报。目前高校中不同专业学费不一,学费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专业的市场价值,故而热门专业的学费相对较高。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一类热门专业通信工程的学费为每年6000元,比一般专业高出1000多元。而高成本能否带来高回报,还是个未知数。
“热门专业”前细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