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今年新增专业60个 报考今年新专业应考量就业前景
教育部日前公布了2007年度增设或调整高校专业的审批结果。上海的27所高校将新增本科专业60个,获准今年开始招生。
本市的教育部直属大学中,华东理工大学是新增专业最多的院校,新增了5个专业。同济大学新增了一个政治学与行政学;东华大学新增了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和网络工程两个专业,华东师范大学新增了社会工作和翻译两个专业。上海海关学院新增了物流管理和税务两个专业。本市的22所上海市直属院校新增专业达到了48个。
上海市属高校新增专业:上海大学音乐学、上海建桥学院日语、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物流管理、上海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上海海事大学艺术设计、安全工程、上海工技大会展艺术与技术、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上海电力学院应用物理学、软件工程、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德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园艺、上海电机学院工业设计、网络工程、物流工程、上海二工大测控技术与仪器、上海水产大学海洋科学、海洋管理、物流工程、上海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对外汉语、商务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上海金融学院统计学、审计学、上海商学院法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市场营销、上海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上海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上海戏剧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阿拉伯语、音乐学、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雕塑、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艺术教育、对外汉语、应用心理学、同济大学同科学院艺术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物业管理。
[晨报提醒]
莫因名字“时髦”而盲目报考
不难发现,今年各高校新增的专业仍然有追逐热门的趋势。但现在是热门的新专业并不代表四年后还是热门。对于新专业,学生应该有一个对其生命力的基础判断。
而且这些专业并非完全是第一次亮相,其中不少是各院校新申请下来的“老”专业,也有的是其他高校已开设的专业。对于新开设的特色专业要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物以稀为贵,既然是特色专业,在就业方面必然有优势;另一方面,这个专业在全国也只有那么几家甚至有些只有一家院校开设,但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方面,这些特色专业的建设都还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
很多学生看着专业的名字“时髦”就盲目报考,考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同时也要考虑本人的志趣和爱好。尤其在面对一些较“偏”和“专”的新专业时,不要忘记考查一下院校师资力量或行业背景、培养目标等综合因素,这与考生将来的就业有密切关系。新专业的热门不一定代表未来职业的热门,最热门的专业也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专业。对于新专业,考生应该有一个对其“生命力”的基本判断。
本市的教育部直属大学中,华东理工大学是新增专业最多的院校,新增了5个专业。同济大学新增了一个政治学与行政学;东华大学新增了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和网络工程两个专业,华东师范大学新增了社会工作和翻译两个专业。上海海关学院新增了物流管理和税务两个专业。本市的22所上海市直属院校新增专业达到了48个。
上海市属高校新增专业:上海大学音乐学、上海建桥学院日语、广告学、数字媒体艺术、物流管理、上海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上海海事大学艺术设计、安全工程、上海工技大会展艺术与技术、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上海电力学院应用物理学、软件工程、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德语、数学与应用数学、园艺、上海电机学院工业设计、网络工程、物流工程、上海二工大测控技术与仪器、上海水产大学海洋科学、海洋管理、物流工程、上海师范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物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对外汉语、商务英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上海金融学院统计学、审计学、上海商学院法学、食品质量与安全、市场营销、上海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汉语言文学、上海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上海戏剧学院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上海外国语大学贤达经济人文学院阿拉伯语、音乐学、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雕塑、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艺术教育、对外汉语、应用心理学、同济大学同科学院艺术设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物业管理。
[晨报提醒]
莫因名字“时髦”而盲目报考
不难发现,今年各高校新增的专业仍然有追逐热门的趋势。但现在是热门的新专业并不代表四年后还是热门。对于新专业,学生应该有一个对其生命力的基础判断。
而且这些专业并非完全是第一次亮相,其中不少是各院校新申请下来的“老”专业,也有的是其他高校已开设的专业。对于新开设的特色专业要有两个方面的理解,一是物以稀为贵,既然是特色专业,在就业方面必然有优势;另一方面,这个专业在全国也只有那么几家甚至有些只有一家院校开设,但在师资队伍、课程设置方面,这些特色专业的建设都还处于一个摸索的阶段。
很多学生看着专业的名字“时髦”就盲目报考,考生和家长应该多了解专业的课程设置、就业方向等,同时也要考虑本人的志趣和爱好。尤其在面对一些较“偏”和“专”的新专业时,不要忘记考查一下院校师资力量或行业背景、培养目标等综合因素,这与考生将来的就业有密切关系。新专业的热门不一定代表未来职业的热门,最热门的专业也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专业。对于新专业,考生应该有一个对其“生命力”的基本判断。
高考工具
专题策划
招生联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