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传媒时代,如何培养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
自新闻传播学诞生以来,传媒环境和传播技术一直处于急剧变动之中,这也促使海内外的新闻院系在培养学生时,必须不断更新观念与技术,开设新的课程。正如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S.Shyam Sundar所言:“没有哪一个领域像新闻传播学一样如此认真地对待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我们的课程必须紧跟最新技术的发展。”
如今,在全媒体浪潮的推动下,国内各大高校在培养新闻系学生时也与时俱进。
课程设置紧跟传播技术发展
目前,国内高校的新闻院系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一是以传统新闻学训练为主、互联网信息传播和应用为辅,这方面以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为代表;二是以互联网应用和技能训练为主、传统新闻学训练为辅,这方面以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为代表;三是以传播学训练为主、互联网信息传播和应用为辅,这方面以复旦大学为代表。以上三种模式具有代表性,同时也隐含着人才培养价值取向的冲突,即选择传统新闻学还是传播学经验学派?以新闻传播基础训练为主,还是以网络传播应用技能训练为主?突出网络传播信息内容层面,还是侧重网络传播技术层面?
多数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在课程设置中增加了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希望能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例如,北京大学开设了“新媒体与网络传播”“网络采编实务”以及“新媒体营销传播研究”等专业课。2008年,中国传媒大学成立新媒体研究院,主要分为新媒体技术、新媒体内容和新媒体经营三大块。其中,技术放在工学院,内容放在广告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经营则放在媒体管理学院。近年来,该院一直积极建设新媒体人才培养学科体系,努力抓好科学研究;强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不仅关注理论层面,而且还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产学研用”合作项目中。
在应对新媒体潮流和新的传播形态方面,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也作出了积极探索。据该院新闻方向毕业生关之烨回忆,从她2011年开始上学院的新闻实习课时,课程要求中就增加了多媒体报道这个环节。“相比往届学生,我们除了制作杂志,每个学期还要额外完成一条多媒体报道,就是结合图片、声音、视频、互动地图等形式讲述一则新闻故事。”
在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还有一部分学生专门研习创意媒体与新媒体方向,他们会学习更多关于新媒体的知识和技能,并在多媒体工作室细致地实践着各种新媒体工具所能带来的效果。此外,广告与公关方向的学生在推广“点子创作”时也要运用新媒体,拍摄、剪辑、传播视频便成为他们必须掌握的“看家本领”。
谈到近年来国内高校新闻学院的课程设置新变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赵子忠认为,在适应行业的快速变化时,“大学既不是急先锋,但也不是落后分子”。“大学最核心的地方在于培养人才,外部环境变得太快,不代表大学马上就要跟着去变,否则就容易随波逐流,无力自主沉浮。因此,大学适应社会变化没问题,但未必要赶潮流,最重要的还是把握前瞻性的思想,培养更基础的专业人才。”
传媒人才需要具备全方位素质
当今传媒人才需要具备何种素质?赵子忠提出了两点看法:“第一是要有快速应对和创新的能力,能迅速应对媒体的新变化;第二是跨界的复合型人才,既懂技术又有一定理论素养的人才会受到欢迎。”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周俊也表示,在全媒体环境下,从业务素质来说,媒体人需要更多跨媒介的经验,“不仅会写稿,还要能编辑视频软件或是出镜”。据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为学生提供新媒体技能培训时,也推出了跨媒体实习计划。为了培养“专能记者”,学院还专门设立了新闻系的实验班,与法学院、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联合办学,培养跨专业的人才。
国外院校的新闻专业应对新媒体的变化要比国内超前很多。据周俊介绍,当国内高校还停留在口头阶段时,哥伦比亚大学已经在教学中融入了大数据课程,要求学生学习数据和信息可视化,以便这些未来的记者能在今后的实战中进一步发挥信息整合者的角色。“它教给学生怎样把纷乱的信息变得有条理、有逻辑,怎样把非线性结构变成线性结构甚至可视,从而满足人们习惯的图文阅读模式。”
毫无疑问,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有一线经验的记者参与进来。但周俊坦言,由于当前国内高校引进师资的制度,新闻教学的业务人才还很缺乏。“本来应该招老记者来教学,但常常会被学历以及相关的科研经历所限制。”
香港中文大学的新闻课讲师陈惜姿就是记者科班出身,曾任《壹周刊》杂志副主编,现在全职教学。与学院其他教授不同,她没有亮眼的外国名校博士学位,但却拥有丰富的一线从业经验。“她以人物专访闻名,采访过郎朗、丘成桐等知名人物,也采访过"天水围十二师奶"这样的平民百姓,笔下的人物十分鲜活。跟其他教授不同,陈老师教课可以分享很多自己的采访经验。她告诉我们,做记者最重要的就是勤奋和诚实。”关之烨赞赏地说。
对于媒体人来说,业务素质固然重要,但周俊强调,万变不离其宗,“责任才是最重要的素质”。“当前,不论是政治责任、社会责任还是业务责任,都是不少新闻从业者所缺乏的。虽然采访手段越来越多样,技术越来越便捷,但责任意识似乎越来越缺乏。其实适应新媒体,学技术不是难点,当前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基本都能很快学会—难的是理论素质和学习、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缺乏根本的责任意识,即使掌握了新媒体技术,发展后劲也会不足。”
无独有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王求也认为,媒体人要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即我们平时所说的政治素质。“媒体人要在社会事件再现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政治观、价值观、世界观,看问题都是歪曲、片面的,那他通过媒体传达出来的东西也不会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