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专业介绍:揭开俄语的神秘面纱
俄语是联合国和俄罗斯的官方语言之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承认的少数民族正式语言之一。直至1917年,俄语是俄罗斯帝国的唯一官方语言,但在苏联时期,每个成员共和国都有自己的官方语言, 俄语就成为苏联一体角色的语言。在1991年以后, 独立国家鼓励了他们本国的母语, 因而扭转了俄语独大的状况, 虽则她作为全国沟通的角色不变。
在拉脱维亚, 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俄语人口,主要来自两次大战前的俄国和前苏联移民。而俄语在课堂的使用依然在辩论中。而在爱沙尼亚, 苏维埃时代的移民和他们的后裔构成国家的当前人口的大约四分之一左右。
在立陶宛,俄语人口代表少于十分之一国家的整体人口。然而, 大约80% 波罗的海地区的人口能用基本俄语交谈。而在芬兰, 曾经是俄国的一部分, 仍然有几个俄语社区。
在20 世纪,俄语广泛被华沙条约的成员学校使用, 这些国家包括波兰, 保加利亚, 捷克, 斯洛伐克, 匈牙利, 罗马尼亚和阿尔巴尼亚。但是, 年轻的一代通常都不流利, 因为俄语不再在学校使用。此外,由于受到苏联影响, 一些亚洲国家譬如老挝、越南、柬埔寨和蒙古,依然会教俄语。而在阿富汗的几个部落, 俄语仍然被使用作为混合语。
在以色列, 至少750,000前苏联的犹太移民使用(1999 年人口调查)。以色列的新闻、网站及出版物亦经常使用俄语。
在北美洲, 有相当大的俄语社区, 特别是在美国和加拿大的市区如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多伦多、迈阿密、芝加哥和克利夫兰郊区的里士满高地。单在纽约、洛杉矶俄语人口估计达50 万人。他们发布他们自己的报纸, 和居住在自足的区域(特别是在六十年代开始的移民)。
根据美国2000年人口调查, 美国有1.50% 人口说俄语, 即大约四百二十万人, 在美国语言的第十位。
从20 世纪的初期, 西欧亦有不少讲俄语的移民。德国、英国、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比利时、希腊、巴西和土耳其讲俄语的社区共有三百万人。
俄语是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吉尔吉斯斯坦、未得国际承认的德涅斯特河沿岸共和国、南奥塞梯、阿布哈兹的官方语言。它也是联合国六个官方语言之一。在俄罗斯及前苏联境内,对于以俄语为母语或第二语言的人士来说,用俄语上课是热门的选择。
虽然俄罗斯人人口在俄罗斯占了78%,在白俄罗斯占10%,在哈萨克占26%,在乌克兰占17%,在吉尔吉斯斯坦占9%,在摩尔多瓦占6%,在阿塞拜疆占2%,在格鲁吉亚占1.5%,在亚美尼亚及塔吉克占了不足1%,但是以俄语授课的学生在俄罗斯占了97%,在白俄罗斯占75%,在哈萨克占41%,在乌克兰占25%,在吉尔吉斯斯坦占21%,在摩尔多瓦占7%,在阿塞拜疆占7%,在格鲁吉亚占5%,在亚美尼亚及塔吉克占2%。
除非政府尝试减少以俄语教授的科目,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仍然有以俄语教学。
国内开设俄语专业院校一览
【北京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传媒大学
【天津市】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外国语学院
【河北省】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
【山西省】山西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
【辽宁省】辽宁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沈阳大学、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学院
【吉林省】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大学、吉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佳木斯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上海市】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江苏省】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徐州师范大学
【浙江省】浙江大学
【安徽省】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
【福建省】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
【山东省】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岛科技大学、石油大学
【河南省】河南大学、郑州大学
【湖北省】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省】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省】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重庆市】西南师范大学、四川外语学院
【四川省】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
【贵州省】贵州师范大学
【陕西省】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学院
【甘肃省】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大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熟练的俄语技能和高水平的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新闻、教育、科研、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俄语高级专门人才。具有初步的学术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就业前景:
中俄贸易发展为俄语毕业生打开广阔就业前景
专家认为,中俄贸易发展为俄语毕业生打开广阔就业前景。我国北方工业基地与俄罗斯的工业结构类似,俄罗斯的科研力量有目共睹,一些科技成果非常适用于东北,而且,由于目前俄罗斯经济刚开始复苏,技术引进成本相对西方国家较低,更适合我国国情。在历史上,中俄两国有着良好的科技合作传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双方科技合作达到鼎盛时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俄在高新技术领域开展了一些大型的合作项目,如共建田湾核电站,在山东、浙江、黑龙江等省开始建设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随着两国能源合作全面提速,俄语专业人才必将有着刚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