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市春季高考语文试卷细解(一)

2010-01-30 来源:招考无忧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

  留存工业文明的记忆

  ①19世纪60年代起,外商开设的工厂,主要集中于苏州河北和黄浦江西岸。进入21世纪,这些老工厂虽然没落了,但苏州河畔的老厂房与仓库群落除了极少部分被损坏或改建外,大多数还得以保存。

  ②1990年,我住在黄浦江与苏州河交界口的一家宾馆,左可俯瞰尚未开发的浦东,右可欣赏浦西外滩那排上海地标性的万国建筑群。上海的历史告诉我,这江岸水畔的许多老工厂、老仓库是这座名城的历史记忆,它们都还在,保留也大都完整。在这座城市重新发展的时代,我们这些专业人士应该告诉人们在发展与保存之间,如何找到更好的平衡点,保留住城市的历史记忆。

  ③对于环境与建筑的保护,我们一直局限在那些大家都认为有高度历史的或文化价值的部分,而对于那些历史不算久远,或者根本就不被认为有特殊意义的环境与建筑,对于那些相对只是绿叶角色的城市建筑环境都非常漠视。我们虽然可以拆掉这些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建造一大批摩天大楼,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后,下一代子孙就要开始批评我们曾经的鲁莽了,□我们要世代居住的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一段记忆,而那是上世纪中国城市最骄傲的工业文明具象的记忆。所以我认为应该保护她,尽可能留下她美丽或者被人认为不很美丽的有形的载体。

  ④我的行动是,选择租用其中一栋建于1933年中期的砖木结构老粮仓和一座1923年建成的美国通用电气老工厂,作为设计对象。

  ⑤老粮仓周围的环境杂乱不堪。门前是水果批发摊位。东边是垃圾码头,半开放的小厨房到处都是。我唯一想做的是一切还原,把加建在上面的附属物一一剥离,才能显示她的美丽,显示原先建造时她的风采。

  ⑥具有储藏功能的老粮仓,原有的砖木结构空间是灰暗的。为了把它改造成建筑设计事务所,我们便大开天窗,引入自然光线,让空间变得明亮起来,再间隔成一个个非常个人化的空间,突出现代感,从而实现了一个建筑设计事务所的使用功能。为了防止破坏历史空间的原相,整个仓库里没有用一滴油漆,用来修复的建筑材料也都是从一些拆迁的地方买来的。今天,她果然美妙无比地站在了苏州河畔。

  ⑦对于这座老电厂,我决定采取原相封冻法,将珍贵和有趣的痕迹原样保留下来。我认为那是最好的设计,那是时间的设计,是历史的设计。这座老工厂,长200公尺,宽15.5公尺,高14公尺,其间没有任何柱子或间隔,末端直抵黄浦江岸。老电厂的附属码头,曾经是一座货轮可以直接开进来装卸货物的船坞式工场,次第建造的大大小小形态不同的建筑与空间,更是我们这些向来就喜欢变化求异的创意设计人的最爱。

  ⑧中国许多城市中的旧产业建筑面临着被拆的命运,人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意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其实,那些产业建筑即便是结束了原有的功能寿命,它们的物质寿命依然长久。宽广、开阔、自由度高的空间,完全可以经得起使用功能的多次变更;有历史记忆的空间,因为差异会变得更加丰富且有趣味,也就能激发创造力。

  ⑨随着老粮仓改造的完成以及设计事务所的迁入,一批艺术家陆续来到苏州河畔,租下了大大小小的仓库,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据不完全统计,苏州河两岸有画家、建筑师、设计师、广告人、影像艺术家等工作室一百多个,聚集了一千多位艺术工作者。

  ⑩我一直希望优秀设计人才能聚集在一起,相互观摩,相互激励,打造出属于这座城市的创意产业文化;更希望保存好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做不好,也将努力帮助下一代的年轻人做好它。

  1.第③段中“有形的载体”指的是 。(2分)

  答案:(2分)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

  细解:原文相关内容是:我们要世代居住的这座城市已经失去了一段记忆,而那是上世纪中国城市最骄傲的工业文明具象的记忆。所以我认为应该保护她,尽可能留下她美丽或者被人认为不很美丽的有形的载体。“她”指什么?指“上世纪中国城市最骄傲的工业文明具象的记忆”,“她”的有形载体是什么?自然是“旧工业文明的老建筑”。

  2.第③段空格中应选填的一项是(1分)

  A.既然 B.因为 C.因此

  理由: 。(2分)

  答案:(1分)( B )理由:城市将失去一段记忆是下一代子孙批评我们的原因。(2分)

  细解:考查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使用。后文的“而”表递进,强调失去的损失,这样方框后的两句就共同表达子孙批评我们的原因,所以选“因为”。这个“因为”是呼应上一个分句(“十年,二十年之后,下一代子孙就要开始批评我们曾经的鲁莽了”)的。要想正确解答,必须对句间的呼应心里有谱,哪怕你并不能准确说出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但是你起码得知道哪些句子存在关系,而不能错配鸳鸯。

  3.下列举老粮仓例子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老电厂作比较,突出了事务所个性化特征。

  B.说明由外围到内部的改造过程是比较合理的。

  C.具体说明原样保留是改造老建筑的一个原则。

  D.已成功案例具体说明改造老建筑的一种做法。

  答案:(3分)( D )

  细解:回答这道题目需要对文章有整体感,在前4段说明“为什么”后,后面的段落是回答“怎么做?”于是举了两个成功改造的例子。

  4.从全文看,第②段划线句中“更好的平衡点”是指什么?(4分)

  答案:(4分)保留旧产业建筑的外貌,变更其使用功能。

  细解:在第⑧段作者区分了物质寿命与使用功能,这为我们理解这里的发展与保存的平衡点提供了思路。而在第⑤段、第⑦段谈到对粮仓和电厂的改造时都提到“显示原先建造时她的风采”、“原相封冻”。

  5.作者希望一代代人努力保存好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你对此有何评价?(4分)

  答案:(4分)在上海城市正处于重新发展时提出,有现实意义;在许多城市旧产业建筑面临被拆的背景下提出,有普遍意义;认识到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努力才能完成,有长远意义。

  细解:这是一道评价题。“评价”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对象,一是标准,一是论据。就这个题目而言,评价的对象是作者结尾提出的呼吁——“希望一代代人努力保存好这座城市工业文明的记忆”。需要提醒的是这是评价题,而不是理解题。应该以什么为标准,其实就是评价视角的问题。一般而言,看其针对性,即在什么时间针对什么问题而言,从这个角度就可以看出它的价值来。具体到这篇文章,阅读文本可知,一是“上海城市正处于重新发展时提出”,很有现实意义;其次,“许多城市旧产业建筑面临被拆”,所以很有普遍意义。另外,“如果我们这一代人做不好,也将努力帮助下一代的年轻人做好它”,也就是说认识到不可能一蹴而就,隐含着一代代都要重视的意思,这就具有了长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