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生物钟、心理、备考调到高考频道

2013-05-21 来源:上海高考网

  高考在即,如今高考不再光是对学生学科知识的考核,在一定意义上更是考谁的心理素质过硬,所谓能“挺”到最后者才能笑到最后。确实,眼下不仅是复习的进度,高三学生的应考状态和心理也让考生和家长更加重视。进入最后两周“放羊式”备考,学生和家长在身心调适方面可以做出哪些规划,以最大程度上化压力为动力呢?

  ■心理扫描 填报志愿后更紧张怎么办

  浦东洋泾中学心理教师徐琳表示,眼下有些学生出现了填完志愿上交后更紧张的情况。原本感觉距离高考还有一段时间,而递交志愿后,似乎就“宣判”了高考转瞬间就摆在了面前。特别是有些学生对照着自己的模拟考成绩和最终递交的志愿,发现差距过大后就焦虑情绪蔓延。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学生不妨学习几个好心态。

  1.抱定终身学习理念。有些高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并没有想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于是,或好高骛远,或人云亦云,填完志愿才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但其实就算暂时考不进自己心仪的学校又怎样?人生路漫漫,只要学生坚定终身学习的理念,并愿意为之不懈拼搏,总有一天能实现梦想。

  2.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有些学生,包括家长在内,对社会的了解很局限,更是把自己的思路框定在一个狭小的范围内,觉得不考进某某学校就人生毁了,无路可走了。这类想法太极端,其实如今这个社会是非常多元化的,对于成功的定义也因人而异。学生要让自己的眼界开阔一些,有些时候要学会走出去,志在四方。

  心理咨询师林玉芳则认为,交了志愿后学生感觉有点紧迫感是很正常的,只要能该吃吃,该睡睡,该复习复习,不影响到正常生活就没问题。有些学生过度紧张,吃不下,睡不着,效率低下,甚至免疫力下降,生病等,这些都是压力过大的体现;有些学生则毫无压力,出现了考前懈怠。他们觉得已然到了最后两周,“大势已去”,不妨索性把时间用在娱乐、轻松上,这样完全不在状态也会影响到竞技水平的发挥。其实,这两种极端情况都对高考发挥不利,学生应尽快把自己调整到“适度紧张”的状态,有适当的压力,才能转化为冲刺的动力。

  浦东新区上南中学心理教师孙晓青建议,复习进入冲刺阶段,考生反而会感到自己似乎还有这样那样的知识没有掌握好。这时候,应该进行一些积极的自我暗示:“我的成绩一向是好的,高考一定能成功”、“我是行的,尽管过去成绩不怎么样,但高考时一定会超常发挥”。积极的自我暗示有助于消除考试的紧张感和恐惧感。

  另外,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模拟考试成绩,结合老师与家长的意见来确定恰当的期望值。期望值不能过高,否则,复习和考试时总感觉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容易产生焦虑心理,碰到挫折会灰心丧气;期望值恰当,则相对容易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感、愉悦感。

  ■时间安排 把生物钟调整到高考状态

  为了保证在高考的时候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最后两周,建议学生要将生物钟调整到和高考时间同样的步调,按照高考那两天的作息时间作息,让自己“兴奋段”与高考时间相吻合。考前两天,可以自己先热个身,在高考规定的时间段内做一套相应学科的试卷,比如早上9:00-11:30完成一套语文模拟卷,并将之当成一场真正的考试来完成,有助于在高考中迅速进入状态。

  眼下,不少学校按照“惯例”已经开始放假,让学生自主选择在家或留校复习。这倒反而让很多习惯了被老师安排时间计划的学生顿觉无所适从,眼看着时间分分秒秒流逝,却又不知道自己该干嘛,又是一番纠结。对此,徐琳表示,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都不同,最后两周如果继续采用全班一起复习的话,一定会在效率上打折扣。把时间“交还”给学生,并不意味学校“放任自流”了,而是希望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对知识盲区进行逐一扫描和击破,有问题可以再找老师解答,所有的老师依然是在校全天候“待命”的。不过,对于那种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和计划执行能力的学生,建议他们还是来学校与其他同学一起备考,众人一起复习的氛围可以提升他们的专注度。

  ■家长建议 切勿“好心办坏事”

  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有些家长的焦虑程度甚至还大于孩子。这个时候,家长的自我心态要调整,不要自以为“云淡风轻”,却在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压力。

  1.让孩子独立面对这次难得的考验机会

  徐琳建议,家长不妨将高考当作让孩子独立面对考验的一次机会,不要放大成“人生考试”,更不要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秩序。有些家长不惜抛下工作,24小时“伺候”孩子的衣食起居,或者包下酒店,以求让孩子有一个安静的备考环境等。出发点是好的,但这种过度的重视可能会引起孩子的不适应,如果没有什么特别需求,还是像往常一样与孩子相处即可。毕竟,高考不光考成绩,也是能力、心态的比拼,孩子不会永远寄居在家长身边,况且人生中能有几次让孩子独立面对重大考验的机会呢?高考算一次,不妨就利用好它吧。

  2.适度为孩子收集一些减压小方法

  林玉芳表示,在面临高考这样大型的且对孩子日后非常重要的考试前,每个人都会有压力。孩子忙于应考,或者因为经验有限不懂得如何减压,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做好“后勤”工作,可以收集一些减压的小办法帮助孩子自然释放压力。比如喝杯咖啡、吃块巧克力、洗洗澡、听音乐、抽点时间运动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又有效的减压方式。具体可以归纳为吃、睡、看、听四个方面:首先,让孩子吃得清淡些,多吃蔬菜、水果,利于保持心态平和;其次,一个好的睡眠极为关键,是最好的减压手段,关于时间则因人而异,只要孩子第二天醒来精神状态好,哪怕只睡4小时问题都不大;第三,尽量把家里收拾干净,一个整齐、有序、干净的环境能让孩子感觉到一切井井有条,思路清晰,相反,要是一切都乱七八糟的,也会让孩子感觉杂乱无章而心生烦躁;再有,在休息时间段,父母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看看电视,听听舒缓的音乐,一起交流一些与学习无关的而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学科备考 语文、英语备考攻略

  冲刺阶段从5月中持续到5月底,这段时间的复习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决定着高考的成败,因此,这轮复习是三轮复习法中最关键的一轮。考生的脑子里不但有了所有课程的框架脉络,而且对于高考试卷的结构、题型也应该有了较深层次的把握。

  最后一个阶段的复习是知识、能力深化巩固的阶段,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学习计划进行必要的调整,对复习策略进行必要的改正,将知识和理解以及运用相结合,从而让自己进入有科学规划、有正确目标、有可行性方法的复习模式。在这一阶段,大家应该想到自己在通过前一段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时间有限,复习要参照考纲,明确复习和训练的具体对象。同时还必须研究近三年的高考题,找准高考题型的演变轨迹和发展趋向,以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英语 三招通关英语

  建平中学英语教师徐锋建议考生在最后两周的时间里做好以下三点:

  考生要有良好的考试习惯和心态。要把每一次的考试或练习当作是高考,讲究考试的策略,要注重卷面的整洁等等,把高考当作是平时的考试一样认真看待就可以了,这样学生才会发挥出自己最佳水平。临近高考,学生的心态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比较典型的一种是考试焦虑症,学生会感到自己还有许多知识点没掌握好,但是又不能潜下心来学习,感到比较烦燥,这时家长和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这个怪圈,做好学生的心理调节工作。

  强调学科的基础知识。高考题目难题只占20%,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重要的是拿到另外80%的分数,而且难题也是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的,考生要杜绝最后阶段做偏题、怪题和超难题,应更多的关注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还要注重常规题目的解题思路。英语学科的基础是对词汇的掌握、语法的了解,试卷中几乎所有部分都与这两点分不开,词汇手册坚持背。

  抓学科的薄弱知识点。经过几次模拟考试,学生知识的薄弱环节应该是有所暴露,考生应把最担心的最没把握的知识点补上去,一方面可以提高知识水平,最大的好处还在于可以提高沉重的自信心,这对于高考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建议考生每两天做套完整的英语试卷,找出失分最多的几个部分,加强这几个部分的训练。

  ■语文 回归课本才是王道

  黄浦区教育学院语文教研员杨勇指出,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大家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整理清楚。所以学生一定要回归课本,先把课文中的注释、附录梳理一遍,此外要多读经典故事,把经典文章梳理一遍。同时参照考试手册,把考试手册上要求的能力点,必考点梳理清楚,做到烂熟于心。了解题型、掌握解题思路,比如文段四的第16题,文段5的第21题等都是主观性、开放性试题,考生拿到手后要通过三个步骤进行考虑:第一步,确认信息;第二步,对涉及到的文本进行阐释;第三步,基于文章中的词和句子,对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进行判定。杨勇建议在做语文试卷时尽量不要留空白,能填写的都填写上,同时尽量保证卷面整洁。

  高考虽然迫在眉睫,但复习仍需贴近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只要扎实灵活,科学得法,冲刺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