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高考新政:全国首家高中文理学院在上海成立
复旦附中文理学院首批自主招录120人学生文理兼容课程分数学、科学、人文和社会四大方向
复旦附中文理学院昨日正式揭牌,成为全国首个对接最新高考改革方案的高中文理学院,以适应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出的不再文理分科、更注重过程化评价、推行等第制评价等政策。
复旦附中文理学院首批学生有120人,分为数学、科学、人文、社会四大课程方向,学生主要通过自主招生录取。他们将于2017年参加新高考,学生文理兼容,通过自愿报名、素质考量、接受过程性综合评价,接受三年一贯制的学院式培养。
师生比保持在1:8以下
不同于传统的中国高中“学生多老师少”的情况,复旦附中文理学院师生比保持在1:8以下,已经与欧美等名牌大学的比例相当。其中,校内学科教师占50%、外聘兼职导师占20%、大学特聘教师占30%。
为了吸引更多的大学教授给高中生授课,复旦附中校长郑方贤邀请了20余位来自复旦、交大、同济的著名教授,组成“第一届复旦附中学生培养专家咨询委员会”。
“高考改革传递出的一大信号,就是不再鼓励单科突进和竞赛加分,对于学生的培养,也变成了不再区分文理科,更关注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复旦附中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吴坚解释说。
120名学生有118张课表
复旦附中文理学院设立了灵活的进退机制,入学后,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申请加入或退出。
更具亮点的是,由于采用了选课制,学生拥有个性化课表。“目前首批120名学生,有118张课表,除了3个人的选课稍有重复之外,其他117人的课表各不相同。”复旦附中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吴坚描述这一新变化时说,这一方式已与大学中的选课制和个性课表相差无几。
有60%独立课程选择权
上海高考改革新的试点方案中,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是一大亮点。在复旦附中文理学院的培养中,三年培养方案自成体系,有多达60%的独立课程的选择空间,有用于走班和分层教学的专业教室,实行学分制、等第制的综合评价,以此来突出过程性与个性化。
在学科教学分层模式方面,数、理、化、语、英5科施行分层教学;数、理、化、语、英基础教学分作A、B两层,专项荣誉课程为部分学生选择,每名学生至少选择1门专项荣誉课程,至多不超过2门A水平课程,分层科目基础A和B类同专项荣誉类叠加后每周学时可达22节左右,占总学时数的65%。
推导师制可到大学选课
复旦附中文理学院还采用了在一流大学中通行的导师制培养模式。以学科背景和教育素养为主要依据,组建导师团队,每10-15名学生通过双向选择配置一位学术导师、一位生涯规划导师,导师将全面负责所指导学生的学业成长及素质培育,学生的学术评价、成长记录及专业选择等也将在相关导师指导下进行。
“文理学院将构筑大学预科课程体系,学生们可以到大学选课,大学的课堂向中学生们开放。”复旦附中校长郑方贤表示。
而博雅教育更注重学生拓宽知识视野。复旦附中校长郑方贤让复旦大学出版社在复旦附中的图书馆设立了“复旦大学出版社图书专架”。复旦大学出版社总经理王德耀教授称,将通过捐赠的方式,把最新的图书引进复旦附中,让高中生拓展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