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力学院新校区昨落成启用
“今夜,临港为你而亮”。昨天傍晚,浦东临港“西大门”的暮色,被接连闪亮的一幢幢大楼灯光点亮。浦东新区区委常委、临港管委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与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电机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上海电力学院这5所临港高校的领导共同启动“临港地区欢迎上电入驻亮灯仪式”,一同“电亮新时代、共筑大临港”。
这一天,对于上海电力学院的万余名师生来说,无疑是难忘的:在全新的临港校园里,他们开启了属于自己的2018新学年。
这一天,对于“未来之城”临港来说,也是值得纪念的:这片浦东最东南的发展热土,至此已集聚了5所大学,“两海两电一桥”的高校新格局正式形成,5校组成的“临港地区高校联盟”,则将助力推进临港产教城的融合发展。
新校园
新生很满意老生有惊喜
9月26日一大早,电力学院临港校区便变热闹了起来,2600多名新生在家长亲友的陪伴下前来报到。在典雅灰为主色调的校园里,处处可见拖着行李箱欢乐合影的一家三口,常常能在不经意间听到各种方言表达的同一份喜悦:“校园太漂亮了,很大、很好、很满意!”
这个“很大很好”的校园,也是上海电力学院67年校史上体量最大的校区。它位于沪城环路、玉柏路、塘下公路、花柏路合围区域,处于临港西大门,毗邻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建桥学院、上海电机学院,与上海海昌海洋公园仅一路之隔。经过5年的设计建设,规划建筑面积27.5万平方米、总投资25.1亿元的一、二期校园建设已完工,在这个秋季向万余名师生敞开了怀抱。
“一早换了3部地铁,花了3个多小时终于从浦西赶到了学校。”男生宿舍楼一楼,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生包翊辰正和爸爸妈妈一起整理寝室。“学校在地铁站出口设置的摆渡车非常人性化,校园比我想象的更漂亮。”小包是上海人,他在高考报名前就知道电力学院会从惠南镇搬到南汇新城镇,拿到录取通知后,更对新校园充满了期待。而当日初见,他们全家都觉得很满意。四人一间的宿舍功能齐备,米黄色家具让“小家”更显温馨。就在这间宿舍隔壁,两位从安徽省天长市送儿子来上电读书的父亲正聊得开心,他们的孩子有缘进了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更巧的是,还住在同一幢宿舍楼里,两位父亲叮嘱孩子:“要珍惜上电带来的缘分。”
新生接待处人头攒动,一名长发女生抱着“第一代上电临港人”的卡通牌笑得很开心。她笑言自己要读大二了,但因为搬到了新校园,一切如新,她又体验了一把大学新生报到的感觉,“食堂、跑道、活动中心,都有惊喜。”
新气象
绿色象牙塔主打环保牌
在临港高校“五兄弟”中,上海电力学院的占地面积不是最大的,楼也不是最高的,但要论“绿色指数”,它定是独占鳌头的。
走在校园里,若你抬头望一眼,便能依稀看到楼顶浅蓝色的光伏板。没错,这正是上电临港校区最独特的一道风景:29幢楼的屋顶,都铺设了太阳能电池板,采光面积约2万平方米。
“我们新校区里的每6度电,就有1度电来自新能源。”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国内只有3所以“电”为名的高校,该校就是其中之一,从立项到设计到建设,新校区的建设目标始终如一:打造“智能、低碳、节能、环保”的绿色校园。新校区拥有的“风光储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系统,是全国首批、上海唯一的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也是全国高等院校中唯一的校园示范项目。该项目包含2MW光伏发电以及风力发电等新能源分布式发电系统,与储能系统、充电桩相结合,在校内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张新能源微电网,与城市电网并网运行。
与此同时,学校还开发建设了校区的能源与管理系统,制定规划整套能效管理系统,令整个园区的能源使用,做到“无死角、全方位”的采集与监控,并与微电网中各种新能源建立智能化调度。因此,上电新校区的能耗将比一般校园节约25%,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大型实验室,是热能、电能同时供应的综合能源服务的全新尝试。
记者发现,除了建筑会“发电”,上电新校区的很多设施都令人耳目一新:5个“充电车棚”,棚顶都安装了光伏装置,可直接以直流电方式为停在棚内的电动车充电;5个智慧路灯,除了照明,还集成了监控、充电桩、紧急报警等多重功能。此外,这里的热水系统也不再是烧锅炉,而是由空气源热泵与太阳能集热器组成的“黄金组合”,兼顾了效能与环保。学生宿舍区的花园灌溉,用的不是自来水,而是雨水,打造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生态校园”。
“临港新校区的能源设施,基本都是最新技术的综合运用,有的还具有超前性。”上海电力学院校长李和兴表示,上电临港新校区占地总面积达96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采用“一次规划,分期建设”模式,目前一、二期规划已完成。而上电作为国家能源电力行业高端人才的成长基地,新校区的智慧校园将为师生的教研活动,提供体量巨大、形式多样的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