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海高校招办主任访谈:华东政法大学

2014-05-13 来源:

  【独家策划】

  2014年沪上高校招办主任系列访谈之二

  专访华东政法大学招办主任王戎

  5月5日,本网记者对华东政法大学招办主任王戎进行了采访。

  记者:今年华东政法大学的招生人数计划是多少?上海学生占多少人呢?

  王戎: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面向全国秋季高考计划总数为2685人,招生专业(方向)共计38个。其中在上海计划招生800人(文科391人,理科409人),文理科比例与以往大致持平。除行政管理(电子政务)、金融学(金融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三个专业只招理科生之外,其余专业文理兼招。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招生批次涉及提前批、第一批两个批次。其中,提前批次各专业对身体条件及男女比例有一定要求,主要涉及公安类专业以及国防生,其他专业无特殊要求。投档比例按照1:1.05以内(平行志愿批次)和1:1.2以内(其他批次)投档,专业录取按照“志愿优先”原则进行,无级差分。

  记者:目前学校的特色专业有哪些?具体情况能否为我们做个简单介绍?

  王戎: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入选为教育部三个类型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西部基层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上海市两个类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单位(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是上海市唯一的教育部三个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兼备的高校。作为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学校积极开展法学教育教学改革,设立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培养高素质法律人才。

  2014年卓越法律人才招生专业分别有:法学(本硕贯通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法学(中港合作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法学(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法学(卓越律师人才实验班)。其中法学(本硕贯通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具体招生过程中仍然延续往年录取规则,即对第一志愿报考该专业未予录取的考生,以其第二志愿作为第一志愿,第三志愿作为第二志愿(其余顺序志愿以此类推),进行专业录取;

  法学(中港合作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原专业名称为法学(国际经济法合作班)】系学校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自2005年开始招生,2014年开始该专业人才培养全部纳入法学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中,学制4年(7个学期在上海学习,1个学期在香港学习),毕业时获得华东政法大学颁发的本科学历证书和法学学士学位证书,同时获得香港城市大学的英美法证书,学费每生每学年19500元人民币,4年总计每人78000元人民币(含香港城市大学4门课程的注册费);

  法学(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实验班)专业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和维护国家利益的涉外法律人才;法学(卓越律师人才实验班)专业2014年首次面向参加秋季高考的高三毕业生开始招生,以往该专业从在校生中进行选拔,计划招生人数30人,其中秋季高考公布计划10人,其余20人在2014年录取生源中通过面试遴选方式二次选拔录取,对第一志愿报考本专业未被录取或者非第一志愿报考本专业但高考成绩位列学校当年度该省录取生源前30%的学生可参加二次选拔录取,具体选拔方案另行公布,届时考生可关注我校招生网公布的相关信息。

  另外,为进一步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卓越人才,2014年学校知识产权专业整体纳入卓越人才实验班招生,相应专业名称调整为知识产权(卓越人才实验班),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法律基础和知识产权管理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卓越人才。

  记者:最近几年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如何?

  王戎:华东政法大学近三年的平均就业率都在95%左右。毕业生主要就业流向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司企业、银行、律师事务所等。2013届毕业生主要就业流向:就业60.34%(其中党政机关为17.84%、事业单位6.18%、律师事务所14.10%、银行16.20%、国有企业7.69%、三资企业11.01%、其他企业26.98%)、升学18.54%、出国13.43%、国家地方项目1.75%。

  记者:学生进入学校后有哪些国外游学交流的机会?

  王戎:随着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不断深化和拓展,学校每年派遣400多名本科学生参加海外游学项目。现有本科生交换项目34个,研究生攻读双学位项目23个,2个本科高级学生访问项目,海外专业实习项目7个。

  记者:对于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学校有何具体的措施来帮助他们?

  王戎:华东政法大学认真执行国家和上海市相关学生资助规定,被本校录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绿色通道”申请入学,入学后可按规定申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上海市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岗位、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等。

  同时,学校还设立了综合奖和各类单项奖等学年奖学金以及多个社会奖助学金。学校承诺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关注学生多元化的发展需求,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优质、多样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