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拟逐步减招师范类本科生
“如今,不少中小学更青睐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这对师范院校多年来通行的教师培养机制提出了挑战。”昨天,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陈群在第四届两岸四地师范大学校长论坛上如是说。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负责人许涛透露:“今后师范类教育将进入调整阶段,控制规模,提升人才培养层次,是未来主要的目标之一。”
为此,华东师范大学拟逐步缩减师范类本科招生,师资培养有望统一纳入教师教育学院进行研究生教育,并形成“以教育硕士为主体”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挑战】
2012年仅3成师范生从教
中小学校学历要求更高
“如今,师范类与非师范类学生在从教方面的政策已相差无几,甚至不少中小学更青睐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在昨天的论坛上,陈群坦言,多年来通行的教师培养制度已遭遇到了巨大挑战,师范院校也在思考以怎样的改革来应对。
他列举了一组数据:从全国范围来看,师范院校毕业生的数量已经超过基础教育对教师的需求,比如2012年,高中、初中和小学共录取大学毕业生262946人,其中师范毕业生196629人,可同年全国师范院校(本、专科)毕业生总人数为656560人,也就是说当年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只有30%的学生进入基础教育从教。
从以上数据也可以看出,教师教育成为了一个开放体系,师范院校和非师范院校已处于同一个政策平台,2012年全国范围基础教育招聘的师资中,1/4来自非师范大学。
陈群透露,调查发现,高水平的中学更愿意招收来自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中学校长们认为,师大毕业生的优点有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上手快,缺点是专业基础不够扎实,发展潜力不够;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毕业生的特点则正是专业基础扎实,发展潜力大。”
同时,越来越多的学校,要求教师入职时具有硕士、甚至博士学位。
此外,师范院校对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的影响力在逐步下降。以华东师大为例,该校从事学科教学研究的教师主要分布在各个专业系科,随着整个学校向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各个专业系科对教师评价标准发生变化,学科教学研究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步下降,队伍规模逐渐萎缩,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力也因此逐步衰减。
【应对】
集中开教育教师课程
引优秀非师范生报考
“对基础教育而言,最好的教师应该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有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陈群表示,华东师大接下来将推出一系列举措,形成“以教育硕士为主体”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
“让师范生在本科阶段,扎扎实实地修习通识课程和学科课程,夯实自己的综合素质与学科能力;让真正具有从教意识的学生,攻读我校的教育硕士,在教育硕士阶段以培养教育教学能力为主,兼顾学科知识与综合素养。”陈群透露,通过师范生学历层次的提高,既能够让师范生像其他非师范专业学生那样掌握专业知识,又能够通过教育硕士招录到真正具有从教意向的优秀本科毕业生。
华东师大新成立的“教师教育学院”也是改革的重要举措。该校整合校内各个系科学科教学的师资力量,成立该学院,负责整体规划与推动全校教师教育工作。未来本科生可能以进行通识教育和学科教育为主,而师资培养将更多在研究生层面进行,并且统一纳入新成立的教师教育学院。
在具体做法上,华东师大将在本科阶段利用两个暑期短学期,集中开设教师教育课程,为学生本科毕业从教创造条件,而在此前的尝试中,这些课程已经得到了许多学生的欢迎;而在研究生招录阶段,该校拟增加教育硕士名额投入,使教育硕士逐渐成为华东师大培养教师的主要渠道,并鼓励更多的本校学生、吸引更多综合性大学学生直升以及报考教育硕士。
不过,陈群也坦言,这些设想有赖于争取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比如如果经过上述培养过程训练的教育硕士在毕业时能自动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将显著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报考教育硕士。
【相关新闻】
18所师范大学将学分互认
昨天,由华东师范大学主办的第四届两岸四地师范大学校长论坛在上海举行。来自18所师范大学的校长共同签署了“上海合作愿景”。
据悉,“上海合作愿景”主要包含包括建立未来教师互派实践机制,以构建贯通四地的教师教育实践平台; 建立教师培训管理者联盟以拓展,连接四地的教师发展交流渠道;加强开放合作,开展富有特色的校际游学项目,进一步推进学生互换、学分互认。
据悉,两岸四地的师范大学包括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澳门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等知名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