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上海高考:填报专业志愿的4个建议
建议一:选择专业,兴趣为先。
考生在根据自身情况合理定位的同时,兼顾自身的兴趣非常重要。在实力尚可的情况下,考生不妨将第一专业填报为自己最想就读的专业。
根据往年经验,按自身意愿进入专业就读的考生,学习更有动力。而有些考生因为调剂到了不喜欢的专业,对所学专业始终提不起兴趣。
在专业的选择上,家长不要“越俎代庖”,自以为了解孩子的兴趣,替其作出选择,而应多带孩子参加院校招生咨询会,多与高校的专业老师交流,选择合适自己的专业。
其次,要理性看待一些测试机构,有些机构的测试生搬硬套一些数据,结果往往并不成熟。
第三,不要被一时所发的“兴趣”所蒙蔽,因为,有些兴趣并非你真正所好,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第四,选专业时不要望文生义,专业名称之间,往往是“一字之差,谬之千里”。比如“服装设计”与“服装工程”看似相同,其实所学的方向有本质的区别。真正了解专业,应重点关注专业的课程设置、学习方向、研究方向、未来前景、今后就业等多种信息,综合考虑。
建议二:拉开落差,理性看待“冷热”。
与“平行志愿”的院校填报一样,考生为了减少被退档的风险,专业志愿之间也要有落差。
在以往的案例中,有些考生在填报专业时喜欢扎堆于热门,或者只认准一个领域的专业(比如金融类、财会类、经济类等专业),全部选择了分数较高的“热门”专业,且不愿接受调剂,结果因为考分过低,没有达到所填报任何一个专业的录取分数,最终被退档。
报考专业录取办法为“分数优先”的高校时,应把录取分较高专业放在录取分较低专业之前,在专业填报时注意“冷”“热”搭配,降低风险。
建议三:合理运用校内加分,也能适当地增加被院校录取概率。
这里所说的校内加分是区别于政策性加分,只有考生在投档至获得加分的高校才能起作用。在高考前获得校内加分的考生,在专业录取时,可能会在其高考成绩上加上校内加分,再根据录取办法进行专业分配。“平行志愿”实施后,投档至同一院校的考生之间,分数呈扁平化趋势,分差较小,因此校内加分在专业录取中作用更为显著。
如果某考生本身成绩不错,又获得了某校的校内加分,那么在填报专业志愿时,考生就可以适当填报该校的强势专业或者热门专业。
此外,由于部分院校的专业有特殊培养要求,也会给一些有特长的考生予以相应的校内加分,此类信息考生要关注各院校的招生章程,或直接向院校询问。
建议四:充分利用6个专业志愿。
为了充分给予考生专业选择权,“平行志愿”第一、第二、高职(专科)批次志愿填报时,考生每个院校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
由于兴趣原因以及对专业认识的不充分,一些考生与家长在填报院校专业志愿时,会觉得无专业可填,然后每所院校只填报两三个自己感兴趣专业,其余专业志愿空白,却又为了降低退档风险,在“愿否调剂志愿”一栏中选择了愿意调剂。其实,这种宁可进入调剂专业,放弃表达自己志愿意向的做法,非常不合理。
在定位合理、兴趣兼顾的情况下,考生还应该充分利用6个专业志愿表达自己的专业意愿。因为,与其进入无法控制、不可预期的调剂专业,还不如是被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