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校长的邀请信:“浙”里的“大”舞台 有你更精彩
亲爱的同学们:
芒种时节,夏熟作物开始日渐饱满,正如今天的你们,为着收获的季节努力着、充实着。首先送上真诚的祝福,祝愿你们取得理想的成绩。
我办公室的窗外草坪,绿意正浓。求是园的草木处处生机勃发。初夏季节的大学,也是送别的季节。是啊,又一届学生要毕业了,对于毕业生们来说,新的出发,完全不同于之前的任何一次远行,从此之后,不管走到何处,“母校”都会是他们的牵挂。
“浙里”是一个浙大学生创造的字汇,在浙大,出现频率非常高。也许每所大学都有自己的学生创造的“词汇表”?浙大学生创造的“浙里”……虽然只是“这”与“浙”的小变化,但表达的是个体与学校“心在其中”的融入和认同。
确实,“浙里”,就是浙大的学生们创造的。
一百多年前,何燮时、蒋百里、陈独秀、邵飘萍……他们从“浙里”离开,创造了中国近代史的巨变,他们的名字,铭刻在中国历史发展的巨柱上。
在中国的教育和科学发展史册上,有更多浙大学生的名字,李政道、叶笃正、路甬祥、谷超豪、程开甲……载入史册。
“浙里”的墙上,挂满了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毕业生的照片,有170位两院院士,更多,是刚刚出发的青年。
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明天,只能由中国人自己创造。而“浙里”的历史,由“浙里”的人们创造。
“浙里”创造了从无到有的中国现代大学教育雏型。
“浙里”创造了先行于中国工业时代的工程教育。
“浙里”创造了在炮火中行程5000里,西迁办学的奇迹。
“浙里”创造了“只问是非,不计利害”的“求是”文脉。
而我们每天的努力,都是在为了“浙里”的学生们,是为了“创造”的“创造”。
可能每所大学都是从初夏的季节开始了新的等待,等待什么?我想,是在等待让一所大学永远是青春的力量。
学校的宣传品上,还有许多可以书写的数字,但这些数字的背后,就是你们。
今年,6个浙大学生亲手做的足球机器人被收入了美国的机器人博物馆;今年,两件浙大学生设计的作品去了意大利的城市设计展;还是今年,有一位浙大的毕业生在美国得到了全球制冷行业的青年科学家最高科技奖 ;就在前几天,一位浙大青年教授“精准立体彩色打印”的发明引起了国际同行的广泛关注……每天每刻,这样的信息总是让人欣喜和快乐。
今天的浙江大学是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世界知名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五四讲话中,对浙大等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寄予厚望;李克强总理来校考察时明确指出,浙大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做出的贡献“都源于浙大的精神”。
浙大之“大”,在于学科最为齐全、综合实力位居前列的大环境,将会为你提供一个自由发展的大平台,在“浙”里,只要你想,只要你努力,你会发现一个全新的自己。
30年前,与你们一样,青葱的我来到求是园,在这里打下了我人生的底色,“博学明辨”、“审问慎思”的科学精神融入我的血脉。竺可桢、蒋梦麟、马寅初、钱三强、苏步青、王淦昌、束星北、谈家桢……灿若星辰的50万浙大人引导着我、陪伴着我、铸就着我。一代代浙大人薪火相传,使我今天有幸在这里和五万余师生一起,等着你们,等着为你们搭建迈向人生大舞台的长梯。
欢迎你,希望“浙”个“大”舞台上因为有你而更加精彩。
浙江大学校长 吴朝晖
2015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