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相关问题答疑

2012-06-20 09:51:48 来源:高考网

  1.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现行改革的继续,还是“另起炉灶”?

  2006年我省启动了新课程实验,至今已有6年。前一阶段新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体现在学校和教师的课程意识有所增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变化;关注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正在形成等方面。但因种种因素影响,课程改革的要求和任务还远没有完全落实,新课程理念还未成为自觉的行动;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学生个性发展和学校特色发展空间不足;个性发展仍未得到应有关注,育人模式转型效果不佳;过度应试的局面尚未明显改变,学生学业负担仍未减轻。一些地方和学校课程改革在某些方面甚至出现后退。

  为巩固前一阶段课程改革成果,更为了把新课程理念贯彻到底,我们从2010年开始用了2年多时间,研究制定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继续坚持了“实现普通高中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改革方向;继续坚持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继续坚持了注重学习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课程要求;继续坚持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教学改进的功能等。

  在继续原有课改的同时,《方案》着眼于解决突出问题,酝酿在六个方面实现突破:一是大幅度提高选修的比例。选修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由原来的19.4%提高到33.3%,极大地扩大了学生选择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也为普通高中学校形成办学特色提供了可能;二是学校自主设置课程。将课程设置权交给了学校,全省不再有统一课表,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生实际安排课程;三是分类建设选修课程。明确开设四类选修课程,鼓励教师开发开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选修课程,促进学校创建自己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四是扩大选课范围。提出整合各种课程资源,扩大学生选择空间,鼓励职业高中、高等院校、企业和社会办学机构开发开设符合普通高中学生需要的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在校内选课走班,也可以跨校和社会培训机构选课学习,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五是实施弹性学制。鼓励学生制订发展规划,形成个人修习计划,在达到规定的毕业要求时,可以申请提前毕业;六是建立学分收费制度。在不提高收费标准的前提下,将学费分为注册学费和学分学费两部分,以鼓励学校开发开设选修课程。

  2.为什么要在现阶段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一是巩固课改成果的需要。我省2006年启动实施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确实遇到了不少问题和难题,当前如果不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不仅已有的课改成果巩固不了,甚至改革还会出现倒退。

  二是满足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推进的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求教育培养大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而现行普通高中教育课程单一、“千校一面”的现状,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多样化对人才的需要。

  三是培育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而现有高中统一的课程、统一的评价,显然不能适应人的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培养的需求。

  四是加快实现浙江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浙江省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1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到2020年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要求体现先进教育理念的课程体系建设必须先行,而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地位,十分关键。

  正是基于解决以上这些时代发展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我们决定在现阶段推进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3.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根据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方案》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5句话15个字,即“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

  调结构。针对原有课程结构不尽合理,学生自主学习、学校特色发展空间时间不足的问题,减少统一设置、统一修习的必修课程,增加适合学生发展需要、供学生自主选择的选修课程。必修学分从116学分减少到96学分,选修学分从28学分提高到48学分。选修课程按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四类设置。

  减总量。针对当前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应试倾向依然明显的问题,《方案》在确保必修课程基本、基础性知识要求的前提下,减少面向全体学生的必学内容及学习总量,将原课程体系中各学科指定选修模块调整为自主选修,删除必修课程中非主干和过繁过难的内容,为学生修习选修课程腾出时间和空间。

  优方法。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全省不再实行统一课表,各学校根据办学特色构建课程体系,根据学生学习实际安排课表,推行选课走班。选课走班不只是校内走班,还可以走校、走向社会学习;不只是学生走班,还可以教师走教;不只是选修课程走班,必修课程也可以走班。同时,为了给学生更大的学习选择权,全面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完成规定学业后,可以提前毕业。

  改评价。根据《方案》规定,建立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等11门必修课程,各科目每年开考一次,分别在1月和6月施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修习计划,自主选择参加考试的时间和科目,学生参加同一科目考试次数最多2次,以最好成绩记入档案。进一步完善学生成长记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进一步完善高考、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三位一体”的高校招生制度。

  创条件。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社会课程资源,同时区域增量教育资源重点向课程改革倾斜,向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普通高中倾斜,加强选课走班设施与设备等方面的硬件保障,重视教师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4.减少必修、增加选修,会不会影响我省普通高中的基本质量?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是一个层次递进、紧密相连的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体系。必修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保证学生的基本、基础性学习需要,选修课程着眼于满足不同学生的选择性学习需求,二者相互衔接,既可以为全体学生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又为学生按兴趣、按潜质发展提供了空间,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减少必修、增加选修不仅不会影响普通高中的基本质量,而且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